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城乡的今天,大悟县的电视机智能屏正以“科技+服务”的双重优势,重塑乡村居民的视听体验与生活场景。从田间地头的智慧治理到家庭客厅的娱乐升级,智能屏已渗透至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,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技术载体。
智慧治理的“神经中枢”
大悟县朱湾村的智慧大屏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。通过中国电信打造的数字乡村综合管理平台,村委会可实时调度农田灌溉数据、监测茶园温湿度,甚至通过AI摄像头分析作物生长状态。例如,金盆湖村的智能摄像头升级后,不仅能预警溺水风险,还能监测土壤湿度,为农户提供精准种植建议。村民通过手机端即可参与村务投票、查看惠民政策,过去“跑断腿”的办事流程,如今在指尖轻松完成。这种“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”的模式,让乡村治理从“经验驱动”转向“数据驱动”。
产业振兴的“数字引擎”
智能屏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,催生出新业态。大悟县依托广电网络推出的“三农”创作者大会,通过智能屏开展全媒体直播带货,将茶叶、板栗等特产推向全国市场。2024年,当地茶产业通过电商直播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40%,智能屏成为连接田间与餐桌的“数字桥梁”。此外,智慧广电的应急广播系统在防汛抗旱中发挥关键作用。2025年6月大悟县暴雨红色预警期间,五级贯通的应急广播网络第一时间将避险信息传递至每个村落,为群众转移争取宝贵时间。
文化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
智能屏的普及让乡村文化生活焕发新机。大悟县全面完成县级电视频道高清化改造后,村民通过广电TVOS智能终端可观看4K超高清节目,时移、回看、点播等功能打破了传统电视的“线性播放”限制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智慧广电与乡村教育、医疗的融合创新:通过智能屏,村小学生可同步聆听县城名师课程,村民在家就能接受远程医疗咨询。这种“文化+科技”的模式,有效缩小了城乡公共服务差距。
生态保护的“智慧哨兵”
作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,大悟县将智能屏应用于生态监测领域。通过广电5G网络,安装在风电场、光伏电站的摄像头可实时回传设备运行数据,结合AI算法预测发电效率,助力“华中风电之都”优化能源结构。同时,智能屏支持的北斗应急广播系统,在森林防火、水质监测等场景中实现“分钟级”预警,为守护绿水青山提供技术保障。
从治理到产业,从文化到生态,大悟县的电视机智能屏正以“小屏幕”撬动“大变革”。它不仅是娱乐工具,更是乡村数字化转型的缩影,见证着革命老区在数字时代的创新突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