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悟县河口镇,咖啡机不仅是制作饮品的工具,更成为连接兰花、抹茶与文旅产业的纽带。这种“咖啡+”模式,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。
顺山咖啡馆的菜单上,“大别山兰香拿铁”是招牌产品。其制作过程巧妙融合本地农业特色:基底选用云南小粒种咖啡豆,通过咖啡机现磨萃取;奶泡中融入顺山村兰花产业园培育的春兰鲜花汁,使饮品呈现淡雅兰香;杯沿装饰以可食用兰花花瓣,既提升视觉美感,又突出地域标识。这种创新产品单杯售价38元,较普通拿铁溢价60%,却仍供不应求,证明文化赋能可显著提升农产品附加值。
咖啡机与抹茶产业的结合更具产业深度。金墩村的4000亩抹茶园为咖啡馆提供原料支持,通过“蒸汽棒打发抹茶奶泡”技术,开发出“抹茶鸳鸯”等跨界产品。制作时,需先用咖啡机萃取浓缩咖啡,同时用蒸汽棒将抹茶粉与牛奶打发至绵密状态,最后将两者分层倒入杯中。这种工艺既保留抹茶的鲜爽,又凸显咖啡的醇厚,成为年轻消费者争相打卡的“网红饮品”。据统计,该产品带动抹茶原料销量增长40%,直接惠及200余户茶农。
在文旅融合层面,咖啡机成为乡村体验的“媒介”。顺山咖啡馆推出“咖啡研学游”项目,游客可亲手操作咖啡机:从称量咖啡豆、调节研磨度,到控制萃取压力,全程由专业咖啡师指导。完成制作后,游客可将饮品带至兰花园饮用,享受“左手咖啡,右手兰花”的诗意体验。这种沉浸式场景使咖啡馆周末游客量同比增长300%,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至85%。
农业文化的反哺作用同样显著。咖啡馆将每日咖啡渣收集后,与兰花种植基质混合发酵,制成有机肥料返供产业园。这种循环模式既解决咖啡渣污染问题,又提升兰花品质——经检测,使用咖啡渣肥料的兰花植株,开花率提高20%,花瓣色素含量增加15%。目前,该模式已在大悟县推广,年处理咖啡渣20吨,创造经济效益50万元。